長輩聽力變差,認知功能也會變差
有國外的研究顯示,聽力退化的年長者,因為無法正確判讀他人所說的話語,很容易雞同鴨講、溝通困難;久而久之,會變得比較封閉,甚至拒絕社交活動或情緒低落,這可能會加速大腦的萎縮,會進一步讓大腦的認知功能退化。根據其統計顯示,正常聽力和老年性聽損的年長者在相通的認知測驗,聽損者施測所需的平均時間竟比正常聽力的老人高約15~20%。聽力損失和認知能力下降的確存在非常緊密的關係。
此外,根據其他國外研究,聽損者若未配戴助聽器,罹患失智症的機率較高,與配戴助聽器者相比,3到5年間即會出現明顯的差距。
近年來,台灣人平均預期壽命顯著提高。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的統計,至2018年3月台灣65歲以上人口有331萬人,佔全台14%,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年紀變大,聽力也會變差。與年齡有關的聽力損失,被稱爲老年性聽損,是老年人最常見的慢性症狀之一。
在一項研究中:收集了8135名有聽損及沒有聽損受試者,並分成兩組,在後續的追蹤後發現:
一 聽損組別罹患失智症的人數比沒有聽損的組別多(聽損組別:1094名;沒有聽損的組別:只有774名)
一 在中年45至64歲的患者中,聽損與失智症的相關度最為強烈
如何預防及改善聽力受損呢?
老年退化再加上藥物、環境等因素,65歲以上約有1/3的人會有失能性聽力損失。不過還是可以透過專注、用心(專注聆聽)聽來彌補,因此不會在第一時間意識到自己的聽力問題,但聽力受損的問題卻仍在惡化。
─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中高齡者及家人需特別注意並多付出關心,一旦發現耳朵常聽到嗡嗡的聲音、電視音量總是調的比正常人高、經常要求重複所問的問題,並出現持續耳鳴、或合併頭暈症狀,則建議馬上就醫。
─ 目前聽損的輔具處置方式有三種:
1. 助聽器
2. 人工耳蝸(人工電子耳)
3. 個人聲音放大器(輔聽器)
─ 每年接受一次聽力篩檢:50歲以上的民眾,建議定期追蹤個人聽力狀況,如出現聽力變差、突發性聽損的症狀,應積極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