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齡聽覺照顧
隨著社會變遷與醫療衛生的進步,台灣65歲以上人口比率已達14%,正式邁入高齡社會。而年齡是造成聽力退化的其中一個原因,希望藉著政府「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簡稱長照2.0) 的推動,讓大家開始重視聽覺照顧議題,關心長輩在日常生活中的危險因子、及時發現聽損的徵兆,並積極接受適當的治療及訓練,減少認知功能損失,增強與生活的連結。
假如你分別需要40分貝、50分貝、50分貝、60分貝方能聽到500Hz、1000Hz、2000Hz、4000Hz的聲音,聽力閾值=(40+50+50+60)/4=50分貝。
相當於聽力正常者用手指或耳塞摀起耳朵之聆聽效果。
一般說話在一個手臂距離聆聽音量大約為55分貝(dB HL),意味聽損平均大於55分貝幾乎無法聽清楚一般音量說話內容。
隨著社會變遷與醫療衛生的進步,台灣65歲以上人口比率已達14%,正式邁入高齡社會。而年齡是造成聽力退化的其中一個原因,希望藉著政府「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簡稱長照2.0) 的推動,讓大家開始重視聽覺照顧議題,關心長輩在日常生活中的危險因子、及時發現聽損的徵兆,並積極接受適當的治療及訓練,減少認知功能損失,增強與生活的連結。
→ 意思是你需要多少音量(單位為分貝,縮寫為dB HL)的聲音才聽得到,數字代表對應最小可聽見的音;數字越大代表需要越大聲才聽得見,就是聽損越嚴重的意思。
→
語音中頻率(單位為赫茲,縮寫為Hz)的分佈範圍大多介於500Hz、1000Hz、2000Hz、4000Hz,因此臨床上最常使用這四個頻率的平均純音聽力閾值計算出聽力程度。
一般來說,聽力程度在25分貝以內為正常範圍。針對65歲以上長者聽力程度分類標準有些不同,主要分可用綠、黃、橘、紅四種燈號分類,說明如下: